6月份需要预防的四种疾病
发布时间:2020/6/4 14:31:48 作者:曹丽华 浏览量:2129次
注意了!6月务必提防这四种病!
6月,盛夏来临,气温陡然升高
一、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专家提醒:
1.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仍有零星输入病例,输入风险仍然存在。
2.随着学校全面复课和各类密闭场所逐步开放,需密切关注可能的聚集性疫情风险。
(二)防病指引:
1.科学佩戴口罩。提倡随身携带口罩,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半密闭的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小于1米),建议佩戴口罩。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居家、办公场所有效通风且人与人之间距离大于1米、一个人开车、逛公园、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上课等可摘下口罩。
2.学会正确洗手。戴口罩前后、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无清洁双手条件时,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等。学会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减少聚餐和聚会。随着各类娱乐和公共场所逐步开放,市民还要保持警惕,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活动,如密闭网吧、酒吧、KTV等;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聚餐和聚会。
4.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去了医院或者家中有病人污染的物品时,用消毒剂按说明进行消毒;分体式空调要清洗消毒后才使用,集中空调要由专业人士清洗消毒后规范使用。
5.加强个人健康管理。要学会观察家人和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返校的学生,家长应在孩子返校前给孩子测量体温,任何出现发烧、乏力、干咳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烧尽量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切勿带病上班或上学。
二、 防登革热
(一)专家提醒:
夏季来临,气候条件更适合蚊虫生长繁殖,蚊媒密度逐步升高。发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升高。如出现发热、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等不适,尤其是从东南亚、南美国家来的发病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活动史。
(二) 防病指引:
1.清积水:
(1)花瓶和水养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彻底冲洗瓶底和根部,尽量将水培植物改为土培。
(2) 避免使用花盆托盘,以防积水。
(3) 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4) 及时处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堆积杂物和废弃容器、闲置容器。
(5)清理垃圾树叶,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避免楼顶反梁积水。
2.灭蚊虫:
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
可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也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前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完毕先关闭门窗0.5~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家中使用务必注意安全,不让婴幼儿接触,如不慎喷到皮肤,要及时清洗。
3.防叮咬:
居家应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这是预防登革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在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抹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 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三、防埃博拉
(一)专家提醒
刚果爆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
什么是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是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其自然宿主为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热带雨林中的狐蝠科果蝠,可引起灵长类动物(人类、猴子、黑猩猩等)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它的外形,长得很像蛇,还有一个羊头。埃博拉病毒可以侵染肝、脾为主的多种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25%-90%),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手段。埃博拉分为五种血清型,其中扎伊尔型对人类致病性最强。
主要症状:
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烧、严重的头痛、肌肉疼痛、虚弱、腹泻、呕吐、腹部或者胃部疼痛、莫名其妙的出血或者淤青。这些症状在感染病毒的2至21天内出现,平均为8到10天,与流感和疟疾有相似的症状。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接触、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以及感染动物接触均可以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存在于某些康复病人的血液中长达3月左右,因此,感染治愈者也是重要的传播源。空气飞沫可以使猴子染病,但是目前尚未出现人类飞沫传播的个案。
(二)防病指引:
埃博拉疫苗将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理想手段,多个疫苗还处于试验阶段,而目前使用的疫苗有VSV-EBOV,有效率为70%-100%,但这些药都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获批的,所以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尚待观察。
目前,有埃博拉确诊病例的国家是;刚果共和国(刚果布)、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加蓬、南苏丹、乌干达、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去往以上国家时应该特别注意。去往以上国家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与病人、尸体接触,不接触血液、体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
2. 避免与动物的接触,不吃不熟的肉类以及野生动物;
3. 经常用肥皂洗手,尽量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必须接触时请确保手的干净;
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要做好防护和自我保护,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5. 从疫区归来的人员应提高警惕,如有不适,请迅速就医或与疾控中心联系。
四、防食源性疾病
(一)专家提醒:
6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将有所增多,在学校陆续复学的背景下,建议重点关注学校食堂卫生的准备工作、防止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
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防病指引:
●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 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 吃剩的食物要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
上一篇: 鼻病毒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下一篇: 6月防病提示